首页 片区建设 德宏片区

积极引入新型金融机构 丰富片区金融业态

来源:

发表时间:2021.08.23

积极引入新型金融机构 丰富片区金融业态

(可能涉及部门:地方金融监管、银保监、人行、市场监管)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对新型金融机构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创新财税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并对其进行有效分类管理。德宏片区金融机构集聚速度加快,金融业态更加丰富,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进一步凸显,金融领域开放迈出了新步伐。

一、主要做法

(一)对类金融机构进行分类管理

由德宏片区国际贸易和金融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局、瑞丽市金融办、人民银行瑞丽市支行五家单位组成德宏片区工作联席会议,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对类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和登记。出台《金融机构及类金融机构注册登记指引》,对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商业保理公司、融资租赁企业及其他类金融机构的审批管理要求和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对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简“一行两会”)审批的金融机构及由地方金融监管局审批的类金融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分类审批。

(二)多措并举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制定《德宏片区金融机构招商行动计划》,根据不同的行业对象确定招商目标。通过向专业招商中介机构购买招商服务、联合举办以金融产业招商为主题的专题推介活动和招商团队外出招商等多种模式开展招商工作。一方面,由主要领导牵头,分别针对持牌类及非持牌类金融机构构建两支招商团队,明确年内目标任务。另一方面,选定上海、广东地区现代金融业发达的地区,邀请当地有影响力的金融协会组织及行业内有代表的相关企业参加金融产业招商推介会。此外,德宏片区还根据引进的金融机构对瑞丽市经济实际贡献程度,对于帮助片区引入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给予奖励。

(三)创新财税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展

制定《金融机构入驻鼓励和扶持暂行办法》,对片区内金融类企业给予财税支持,进一步加速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对经“一行两会”核准银行类、证券类、保险类等金融机构,金融租赁公司、基金投资机构、信托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金融企业全面覆盖,从入驻、资本市场发展、税收、业务发展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财政奖励及税收优惠。其中,新设立总部或将总部迁入片区的政策优于设置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与“五免五减半”政策可叠加。

二、实践效果

(一)银行升级转型及新型金融机构引入成效显著

片区内已有四家商业银行获批将营业网点升级为自贸区分支行,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德宏自贸区支行、中国农业银行云南自贸试验区德宏片区支行、富滇银行德宏自贸区支行以及恒丰银行德宏自贸区分行。此外,片区引入新型金融机构8家,其中投资管理类3家、金融信息服务类3家、股权基金管理类1家以及融资租赁类1家,新型金融机构的引入改变了瑞丽地区近三年无金融机构入驻现象。目前,德宏片区注册金融机构累计达37家,为下一步片区金融产业多元化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融资租赁业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目前,德宏片区已成功引入两家融资租赁公司设立分公司,其注册资本金及实际资金均已到位,且两家公司已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租赁1000多万元。其中,在德宏片区设立分公司的汇创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从自贸试验区成立一年来,通过车辆售后回租的融资方式,为36位个体小商户解决了450万元的资金需求,开辟了片区直接融资新途径。

(三)私募股权基金业务发展迅速

云南辰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瑞丽市万诚银瑞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预落地驻德宏片区,因私募基金管理业务须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完成备案登记后方可从事经营,德宏片区相关金融部门已在积极辅导企业在中基协完成备案登记手续。此后,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两家企业将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以私募基金开展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对各项财税优惠政策进行全面解读,加大对各项金融支持政策的宣传力度,放大招商引资效果。为即将开展业务的投资基金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帮助其尽快完成中基协双备案登记。政府提供办公场时,充分考虑区位、交通、周边商务及生活配套因素,突出瑞丽优势。通过龙头企业的招引带动吸引一批金融保险企业集聚,顺势打造金融保险产业集聚区。把产业培育、转型升级与金融互动发展充分结合,推动产业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促进金融产业与实体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

(二)拓展新型金融机构产品及市场

抓住政策窗口期,鼓励已注册的融资租赁公司积极开展服务,力争年内实现融资租赁业务显著增长,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通过境内外分支机构联动,实现外保内贷、内保外贷以及跨境贷等融资产品新突破。推进中缅双边央行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新型金融机构开展跨国新业务创造政策环境。